9月16日黄岩岛海域的那场对峙配资网导航,到底发生了什么?为什么菲律宾那边沉默了整整一天,才发声明试图挽回颜面?
这次冲突的规模确实不小。根据中国海警局的通报,9月16日,菲律宾组织10余艘公务船从不同方向非法侵闯中国黄岩岛领海,中国海警依法对菲船采取喊话警告、航路管制、水炮喷射等管制措施。
这是菲方近期组织的规模最大的挑衅行动,动用了海岸警卫队和渔业局的多艘船只,试图从东南不同方向同时突破中方的管控线。
10时许,菲3014号公务船无视中方多次严正警告,以不专业、危险方式,故意冲撞中方正常执法的海警船。这艘船排水量只有180吨,面对中方数千吨级的海警舰艇,实力对比悬殊。
根据船舶自动识别系统显示的航迹,菲方有船只在被中方管制后,航速归零,漂于海上,现场情况一度十分紧张。
据相关消息显示,菲方在中方水炮反击下,竟然有船只举起了白布,做出“投降”手势。说白了,菲方心里很清楚,在黄岩岛海域,他们根本不是中方的对手,真要硬碰硬,吃亏的必然是他们自己。
菲方事后的反应也很耐人寻味。冲突发生当天,马尼拉方面异常安静,连个正式声明都没有。直到第二天,才匆忙发布了一些所谓的“补给渔船”照片,试图营造他们“成功执行任务”的假象。
但现场的真实情况是——菲方的小吨位船只在中方海警舰艇面前,根本不敢真正靠近。
这种前后矛盾的表现,恰恰暴露了马科斯政府的尴尬处境。一方面,他需要在国内民众面前表现强硬,证明自己没有在南海问题上“软弱”;另一方面,面对中方的强势应对,他们又不得不承认现实——菲律宾在南海的实力根本无法与中方抗衡。
频繁的海上挑衅非但没有为马科斯带来政治资本,反而让菲律宾付出了沉重的经济代价。
菲律宾国家统计局10日公布数据显示,该国7月失业率为5.3%,较6月上升1.6个百分点,创2022年7月以来新高。菲7月失业人口达259万,环比增加64万,也高于去年同期的238万。这个数字背后,是259万个家庭的生计问题,是马科斯政府无法回避的现实困境。
对比一下杜特尔特执政时期的情况就更明显了。那时候,中菲关系相对稳定,双方在经贸、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合作密切,菲律宾经济增长势头良好。
但马科斯上台后,采取了截然不同的路线——撕毁协议、频繁挑衅、对美开放军事基地,结果呢?经济不见起色,民生问题日趋严重,连东盟内部都对菲方的做法颇有微词。
中方的应对则显得从容不迫。南部战区新闻发言人田军里空军大校表示,菲律宾频繁拉拢域外国家组织所谓“联合巡航”,散播南海非法主张,破坏地区和平稳定。
战区部队不仅进行了例行巡航,福建舰也在相关海域进行训练,这种“软硬兼施”的策略,既展示了维护主权的决心,也给菲方留下了冷静思考的空间。
中方警告菲方立即停止在南海挑起事端、升级紧张局势,引入外部势力撑腰注定徒劳无益。这句话说得很清楚——拉拢域外势力并不能改变南海的力量对比,菲方需要正视现实,不要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。
黄岩岛的法理地位毋庸置疑。中方不仅有充分的历史依据,去年11月还正式划定并公布了黄岩岛领海基线,今年9月10日中国国务院又批复同意新建黄岩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。
这一系列举措都在向国际社会宣示:黄岩岛是中国固有领土,任何外来侵犯都是非法的。
马科斯政府现在面临的选择其实很清楚。继续在南海挑事,不仅解决不了国内的民生问题,反而会让经济雪上加霜。菲律宾农产品出口受阻、投资环境恶化、就业形势严峻,这些问题都需要稳定的外部环境来解决。
而与中国这样的近邻搞对抗,显然不是明智之举。
这次黄岩岛的事件,更像是给马科斯政府的一个警醒。在实力悬殊的情况下硬要逞强,最终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。
菲方需要的不是表演性的“强硬”,而是实实在在为民众谋福利的务实政策。中方战区的正告已经很明确了:悬崖勒马配资网导航,回到正轨,才是菲律宾的正确选择。
配资通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